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最常見的蝴蝶—紋白蝶

最常見的蝴蝶—紋白蝶


作者/朱耀沂(台灣大學昆蟲系名譽教授)

紋白蝶(Pieris rapae)又名甘藍紋白蝶,是極常見的蝴蝶,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雖然有關牠的報告已有上百篇或上千篇,但牠還是一種謎樣的昆蟲。

1960 年代以前在台灣幾乎看不到牠的蹤影,牠到底從何而來?有人說牠本來生活在深山裡,以十字花科植物維生,在1960 年代後期台灣平地逐漸出現大規模的蔬菜田後,遷移到此而繁榮。

但筆者對這種看法抱持疑問的態度。因為紋白蝶是翅膀白色配些黑點,平常飛翔緩慢,對採集者而言可說是目標顯著的蝶種,在台灣蝴蝶相調查大致完成的1950 年代,牠竟成漏網之一,其可能性幾乎是零。加上牠是陽光充足下的草原性蝴蝶,不大可能棲息在深山密林裡。比較可能的說法是「海外遷入說」。一定有人質疑紋白蝶那種翅膀的飛翔方式怎麼能渡海飛翔數百公里而遷入台灣,但不少蝴蝶會做長距離的遷移也是事實。如北美的大樺斑蝶(Danaus plexippus,又名帝王蝶)、來回於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青斑蝶(Parentica sita)是我們熟悉的例子。其實紋白蝶也常做長距離且渡海的飛翔,先來介紹有牠的遷移背景及習性。紋白蝶的發育期較快,完成一個世代通常只需一個月至一個半月,但在同一棵十字花科植物上連續完成兩個世代較難。羽化的雌蝶交尾後會遷出羽化之處,另找產卵用植物,若就近存在適當植物時只需飛翔十多或幾十公尺,然而有時需要飛翔數公里。這種情形從美國甘藍紋白蝶分布範圍的擴大過程中看得很清楚。紋白蝶與十字花科植物原產於中亞地域,在北美屬於外來昆蟲與植物,至少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以前未曾有紋白蝶的採集記錄。在北美洲,紋白蝶的首次採集記錄即是1860 年於魁北克。該紋白蝶如何從歐洲侵入北美,原因不詳,但美國昆蟲專家認為,數年前滿載甘藍的汽船從法國抵達當時以法國人為主要居民的魁北克,其中應是夾帶著一隻或數隻已交尾的雌蝶偷渡客。

紋白蝶在新遷入地的繁衍相當迅速,至1863 年已在魁北克成為常見的蝶種, 1865 年侵入隔壁的緬因州、1868 年至紐約州、1880年出現在中部堪薩斯州、1886 年至科羅拉多州、1890年至太平洋沿岸, 1898 年夏威夷變成美國領土那一年,甘藍紋白蝶竟也出現於夏威夷。牠為何能如此迅速的擴大分布,理由與美國往西部的開墾有關。砍伐森林,改種牧草、蔬菜,製造出適合紋白蝶生活的場所,加之紋白蝶有旺盛的遷移能力。【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第497期科學月刊】

本文轉載自 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4995.html

沒有留言: